bopp胶带机发展历程
第一阶段是20世纪80年代初至90年代初期,这一阶段是胶印印刷工艺发展的鼎盛时期,全世界范围内的胶印印刷机械制造商数目众多,bopp胶带机群雄争霸。著名的有:德国的海德堡、曼罗兰、高宝、米勒 (Miller) 、前东德的普拉内塔 (Planeta) 、波吕格拉夫 (Polygraph) 、日本的小森、滨田、秋山、三菱重工、瑞典的桑纳 (Solna) 、意大利的欧姆莎 (OMSCA) 、内比奥罗 (Nebiolo) 、美国的哈里斯 (Harris) 等。这一时期的单张纸胶印机最大印刷速度为10000 印 / 小时。一台四色印刷机印刷前的预调整准备时间一般为2小时左右。印刷机自动控制主要集中于自动结纸、自动收纸、自动清洗、墨色的自动检测及墨量自动调节以及套准遥控等方面。这一时期除了单色、双色机外,每个单张纸胶印机制造厂商几乎都还具有四色机的制造能力,多数制造商都能够制造纸张翻转机构,进行双面印刷。
第二阶段是20世纪90年代初至20世纪末。进入20 世纪90年代,以单张纸胶印机为标志,国际上印刷机械设计制造水平向前迈进了一大步。德国的海德堡公司、曼罗兰公司、高宝公司以及日本的小森公司,bopp胶带机都推出了各自新一代代表机型。与第一阶段的机型相比,新一代机型的速度进一步提高,由10000 印 / 小时提高到15000 印 / 小时,印前预调整时间也由第一阶段的2小时左右大大缩短为15分钟左右。机器的自动化水平和生产效率也大大提高。
进入21世纪以来印刷机械迎来第三个发展阶段。目前,单张纸胶印机的某些机型可以达到17000 — 18000 印 / 小时,但制造厂商并不极力追求印刷机最大印刷速度的提高,而是通过信息技术的应用,进一步缩短印前准备时间和更换活件的时间追求更高生产效率。
在印刷机械自动化方面,网络化、生产集成化、数字化工作流程、与管理信息系统(MIS) 的链接等技术成为开发的重点。